
关注公众号明道配资,记忆承载3,方能阅读正文《这一轮的机会,和以往都不一样》
我那天在这一轮的机会的五大部分之后,写了一段结尾语。
我说我这个年代,以数字衡量,名义财富的差距是最大的,但是以蛋白质摄取量,以耗电量衡量,实际财富的差距是最小的。
所以这是你心理差距最大的时代,也是你真实差距最小的时代。
想放弃的尽管放弃,那些奶头乐能够提供的爽感,只怕丝毫不亚于你在真实世界里百折不回才能取得的些许成功。
想继续的充分享受,这是个只有你有想法,想做点什么都门槛极低的年代。
有好几个读者针对这段结尾语,留言说:不想自己的孩子变成前者,想让孩子成为后者。
我今天想要聊一个话题:想让孩子,或者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这个想法本身,是过时的。
这年头不存在成为别人,只存在成为自己。
我知道咱们几千年来的传统就是找一个榜样,想要成为谁,经典的案例就是范进。
范进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生产力制约下,没毛病。
古代社会,考不上秀才,就免不了徭役,当不了地主,你就吃不到白面。
不存在说有个收容站,泡面自助不限量,还有个长椅让你靠着,还给你发军大衣,还给你免费WIFI,还让你随便充电。
有个脑洞说如果当年给诸葛丞相无限量的盒饭,他能否北伐成功。
真相是如果诸葛丞相有无限量的盒饭,这就不是北伐的问题了,而是今天很多的,你认为的潜意识里的,文化基因深层的东西,都会被解构掉的。
就是说社会共识会变掉的。
很多人对有钱能够带来的东西,不是基于事实,而是基于想象。
你以为你有钱了,就会像江左梅郎一样,生活很精彩,经历很丰富,真相不是这样。
你去看看王校长,你觉得他和你的区别是什么?
你玩游戏,他也玩游戏,无非他买了更贵的电脑,他在游戏里氪金。
你逛夜市,他也逛夜市,你在地摊上吃麻辣小龙虾,他总不能吃麻辣澳龙吧?那也不好吃呀。
他穿了双奢侈品店里的鞋,你穿了双莆田的鞋,说不定你俩的鞋前一天,是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,还彼此交流过来着。
他交了很多女朋友,你也可以交很多女朋友,甚至比他更多。
千万别觉得有钱人就一定有更丰富的情史,我告诉你,这个社会上真正情史丰富的,往往是黄毛。
因为他愿意撩,只要你愿意,你愿意每天搭讪1000个姑娘,总会有100个理你,有10个可以有下文,有1个说不定就被你忽悠了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再过几年,你连撩都不用。
有大量的AI聊天软件,会像完美男友,完美女友一样每天哄着你,比和珅伺候乾隆还会来事儿。
你说什么,他/她都会证明你是对的,你要AI证明1+1=3都没问题。
在外人看来,你已经疯了,像是二院,七院精神科跑出来的,每天对着空气自言自语。
但你自己不觉察,你已经被AI伴侣哄得上了天,觉得自己是十全老人呢。
所以在这种趋势下,你想咋过你的人生,是你自己决定的,很多人可能就是会过上戴上头盔开始自言自语,摘掉头盔就去嗑药的美好生活。
只有少数人还会继续追求现实中的精彩。
换言之,精彩的前提,是你这个人得有意思。
你今天之所以看到很多有钱人过得很精彩,那是因为他这个人本身。
马斯克很精彩的造他的车,很精彩的造他的卡,前提是这俩人本身很有趣。
你知不知道黄仁勋以前是个扫厕所的?明道配资
他扫厕所都比别人扫得精彩,他自己讲的,他每天琢磨这个厕所还可以这样扫一下,那样扫一下。
这也是一种研发,扫厕所的过程中也可以在研发。
跟黄仁勋同龄的美国人,有多少宁愿躺在街上领救济,嗑药,都不愿意去扫厕所?
太多了。
那说明他们喜欢他们选择的那款躺着的游戏嘛,就像黄仁勋也选择了他自己喜欢的游戏。
人生就只是一款游戏,你喜欢哪种游戏,你就会选择哪条人生路。
这个东西强求不来的,你不可能跟当时与黄仁勋同龄的美国人讲,你们也去像他一样扫厕所,不要躺着了。
你讲不通的,他们会回答你,我要是去扫了厕所,我就是有收入的人,我就领不到福利了。
我扫厕所的那点收入,还不如我什么都不做,继续躺着领福利。
你看,这是一种选择嘛,你以为黄仁勋连这点算数都不会算?
他会算,他觉得我去扫厕所,比我躺着更好玩,哪怕实际到手的下降了,我也乐意。
我们这个社会,很多时候,还是太像白杨树了,每个人都齐刷刷的,价值评判标准太一致了。
你看到今天的黄仁勋,哇,成功人士,哇,好了不起。
你看到当年扫厕所的黄仁勋,切,没出息。
其实扫厕所的黄仁勋已经很成功了,他愿意放弃躺平即可得的,到手更多的福利,都要去扫厕所。
你不觉得这人很有意思么?
如果你咂摸不出来这点意思,那你就是一个没意思的人。一个没意思的人,你想要有体验,是不可能的。
我那天在这一轮机会的第五部分里面,摘录了十七条,十几年前,我的交易日记。
老有读者把我想象成一个每天嚎叫着我要赚钱,头上像日本人一样系个绷带,上面写着战斗字样的奋斗者。
真要是这么个形象,那就成了金融市场里标准的韭菜了。
这个游戏本身你喜不喜欢?我跟你聊钱以外的东西的时候,你喜不喜欢?
你对细节喜不喜欢?有没有如闻大道,喜不自胜的那种天然的喜欢?
如果没有,那你就必然是韭菜。
韭菜的本质就是我不喜欢游戏,我只喜欢钱。
就像你去上班,你说我对企业一点兴趣都没有,对市场一点兴趣都没有,对产品一点兴趣都没有,对行业一点兴趣都没有,我只想领工资,只有叮咚到账的那一秒,我是开心的。
那你这一生注定是失败的。
你赚到钱,你无非就是靠卖命,靠出卖时间,出卖生命换的钱。
那你还不如去牛郎店里当牛郎呢,说不定过程体验更好。
你赚不到钱,那更是赔了时间又折钱。
不要干这种没名堂的事情,什么逼着自己成为别人,太落伍了。
上个时代的很多老人的想法搁今天根本行不通。
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你爷爷做鞋匠,你爸爸做鞋匠,你还可以做鞋匠的年代。
我少年时,90年代,上一代人玩什么?
玩红木,玩邮票。
为什么玩这些?因为刚刚吃饱,吃饱了人们就会追求情绪价值,一代人的共识会有一代人的情绪价值。
我拿出一张邮票,我有,你没有,你还想要,这就是我的情绪价值。
那今天的年轻人玩什么?玩卡牌。
你以为这些玩卡牌的年轻人不挣钱?人家也挣钱的。
他有,你没有,你想要,得加钱,他就赚到了。
这早就形成产业链了,里面有大量的职业投资人,甚至有坐庄的。
这就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共识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绪价值。
你掏出来一张邮票,别人不想要了,那它就带不来情绪价值了;你掏出一张卡牌,别人想要,那它就有嘛。
在这个过程中,你说谁创造了物质价值?
并没有。
那个坐庄卡牌的投资人,他可以很有钱,也可以一辈子什么物质价值也没有创造过。
你非要说他创造,他创造出来的是情绪价值。
就像白鹿原上一群农民吃饱了,大家在赌钱,那人嘛,饱食终日,总得找点乐子呀。
乐子也是价值,情绪价值。
你想通了就会发现,如今这个年代,越来越多的人被从生产中剥离出来了,大家都在从事娱乐行业。
那我问你个问题,一个从事娱乐行业的人,你要是自身不喜欢,你怎么可能做得好呢?
我打小就是看着各种收藏长大的,我能变成第二个马未都么?
我毕业后从事的就是芯片行业,我能变成第二个黄仁勋么?
很多事情不是你距离什么近就OK,你得能沉迷其中,得能找到快乐,你才能做下去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都能记起来,十几年前,因为我太太追剧,步步惊心。
马尔泰若曦和四爷荡舟荷花丛中,我被若曦的嫣然一笑,引得愣了几分钟,回头一看,靠,错过了几十万的乌龙指。
那年月钱少,心疼啊,几周都缓不过来,心想,真是红颜祸水。
后来有次陪儿子过生日去吃自助餐,结果错失了一笔乌龙指,回来路上我就埋怨,这餐饭的成本,高达3万块。
结果回家后,过了没几分钟,就捡到笔大的乌龙指,赚了20万,我又变得很开心。
多年后,真正给你留下记忆的是钱么?不,是若曦,是那晚自助餐。
这才是你在生活本身当中获取的乐趣。
你自身要有生命感,你才能感受生命,才能说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乐趣,充满了回忆,而不是像个富士康工人一样,觉得自己在拿时间换钱。
我那天讲这一轮机会时,是在这样的心态下,提及了那几条往日的交易日记。
翻阅它的时候,我就像打开了暗黑2,打开了三国5,打开了金庸群侠传,打开了一款老游戏。
我发现自己还这么玩过,那么玩过。
一个投资人,最可悲就是等你老了,发现自己只有钱,没有故事。
就像古董,你以为价值是它自身?
不,价值是附着在它身上的,它一代又一代主人们的故事。
没了那些故事,它就只是废旧物品了。
活成古董,别活成废旧物品。关注公众号,记忆承载3,方能阅读正文《这一轮的机会,和以往都不一样》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